党员干部学习推荐书目(2010年第三期)
发布时间: 2012-10-31 浏览次数: 92

编者按:日前,中宣部理论局、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向党员干部推荐了第三批学习书目,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复兴之路》、《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毛泽东传》8种。为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阅读这8种图书,我们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撰写了评介和阅读体会文章,供大家参考。
一部气势恢宏的近代革命斗争全景画卷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欧阳淞

    从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在长达110年时间里,中华民族经历了衰落和开始走向复兴的历史过程。如果说,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封建制度的桎梏是中华民族衰落的主要原因,那么,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复兴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浴血奋斗的结果。

    生活在今天的人们,在回观中国近代历史时,一个个疑问不禁油然而生: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的中国为什么会诞生先进的中国共产党?屡遭挫折的革命斗争为什么会最终取得全国性胜利?

    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以其深邃的目光、宽广的视野、理性的思考、精辟的分析和准确朴实的语言,再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全过程,使今天的读者可以从中找到中国共产党获取成功的答案。

    该著作把党的历史置于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和分析,能让读者看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和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该著作在叙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时,不限于以辛亥革命作为开篇,而是向前延伸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对19世纪后半叶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以及人民的反抗斗争和仁人志士的探索作了概要叙述,从两个八十年的视野,深刻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应运而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斗争深入开展的必然结果。

    该著作大大拓宽和丰富了党的历史的内涵,突出了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党的历史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统一战线、群众工作、党的建设、对外交往等诸多方面。这部著作从众多历史现象和事件中,突出了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并与时俱进的历史以及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这三方面的历史线索,这就揭示了这一段党史的主流和本质,有利于读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

    该著作注重揭示中国革命斗争的发展规律,科学而全面地总结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经验。除了对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经验教训进行阐述外,还在全书结尾单写了一个结束语,对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作了全面分析,其中对党的先进性浓墨重彩地给予了阐述,着重阐明:中国人民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郑重的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作用,有着深厚的基础,是任何力量所无法动摇和改变的。

    该著作既体现了中央关于党的历史的有关精神,也反映了广大党史工作者对党的历史的新认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该著作坚持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的原则,通过充分吸收和利用新史料和党史研究的新成果,对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三次倾错误和抗战初期王明右的错误等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和党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准确的评价。该著作坚持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修史方法,重要的结论都以可靠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托,并且有许多精当的点评。因此,该著作对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评价和结论,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该著作在注重史实的准确性、论断的科学性和表述的流畅性的同时,也注意语言的简洁和生动。虽然是一本严肃规范的党史基本著作,但关键之处也不乏细节。如在叙述党的一大会场被敌探发现时,书中写道:代表们正在开会时,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环视一周后又匆忙离去。这种描写给人以栩栩如生的感觉。从整体看,该著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历史内涵。(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一本简明权威的党史读本

——读《中国共产党简史》

李忠杰

    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学习党的历史,认真总结和深入学习党的历史经验,把学习党的历史同学习运用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同学习运用执政党建设基本经验和党的建设理论结合起来,同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及党的建设的现实结合起来,获取推动事业发展、做好各项工作的宝贵启示和精神动力。学习党的历史,需要有权威性的党史学习读本。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的《中国共产党简史》,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本书虽谓简史,但展现的壮阔的历史进程分外厚重和坚实。一书在手,便能清晰地把握党的历史的基本脉络,是党员干部学习党史的好教材。

    本书系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全书对党所走过的道路、经历的复杂斗争、遇到的艰难曲折、经历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都作了恰当的梳理和反映。尤其是集中叙述了党领导人民所干的三件大事:一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是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书紧紧抓住党史的主题和主线,用雄辩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本书在系统勾勒党的奋斗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党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奋斗史,也是一部探索史、理论发展史和自身建设史。重点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进程以及所形成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刻揭示了创新理论成果的伟大意义。全书反映的艰难探索、宝贵经验,无不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坚持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同时也深刻地告诉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

    本书全面总结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充分展现我们党的崇高品质。其中包括三大作风两个务必等在内的优良作风;包括长征精神、抗战精神等在内的革命精神,包括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在内的建设精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敢闯新路、开拓创新等为基本内容的时代精神。这些在历史上逐步形成的优良作风和精神,鲜明而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和人格魅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也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充分体现党性原则又充分体现科学精神。全书以党的两个历史决议和党中央的有关文献为依据,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坚持客观反映介绍党的历史。既充分肯定成绩,也对曾经出现的失误和挫折作了一定分析。对党史上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作出了权威的评价,对人们关心的很多问题作出了适当的回答,具有较强的准确性、权威性,是一部广大党员干部掌握党的历史的基本教材。(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简要而不失全面的新时期党史读本

——读《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

朱佳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到现在已有30多年,约占我们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全部历史的1/3强。对于党的这段历史,虽然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也有论及,但其下限只到上世纪90年代初,距今已有20年之久。因此,广大读者很希望能有一部关于党在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简明读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新时期简史》(以下称《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正是这样一个读本。它虽然不到20万字,但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党在新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及其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党在这一时期做的工作,获取的成就,得到的经验,遇到的挑战。因此,它是一部可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教益、给人以鼓舞的信史和教材。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而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开创的,也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新时期党史的重要内容,又是新时期党史的广阔背景。要把这段党史叙述清楚,关键在于讲清楚党的决策与改革开放进程的关系。《简史》共分六章,十一届三中全会及此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基本上各为一章。它通过阐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关系,十二大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关系,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形成的关系,十四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关系,十五大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十六大和十七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改革开放从酝酿起步到不断推进的历史画卷;说明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揭示了党在改革开放中核心领导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密切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无比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之所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之所以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新时期党史的研究与编写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清楚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简史》把新时期的党史放在国际和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些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索和认识为主线,逐一论述了党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与成功实施宏观调控、平息国内政治风波与打破西方制裁、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与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战胜非典疫情和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中的理论思考,从而使人们比较清晰地看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和实质。

    习近平同志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旗帜鲜明地揭示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性,揭示和宣传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揭示和宣传党在长期奋斗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任何歪曲和丑化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简史》比较好地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一贯倡导的这种对待党史研究与宣传的原则,一定会在党员干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结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党史读物走向大众化通俗化

——读《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

张树军

    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一局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共同组织编写的《党的历史知识简明读本》,是适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需要,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党的历史经验、党的历史知识而编撰的通俗普及读物,是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地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宝贵经验、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好读本好教材。

    本书紧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准确介绍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追求和崇高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本书准确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这两大历史任务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坚韧不拔的实践探索,用历史发展的进程无可辩驳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征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本书运用真实而生动的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启迪党员干部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更加坚定地、更加自觉地维护和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崇高使命。

    本书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深刻阐释党的发展规律。毛泽东在谈到如何研究党史时说: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我们要用这样的研究来使我们对今天的路线和政策有更好的认识,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进步。创造明天,先要读懂昨天,只有一刻也不停止对历史的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开创美好的未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全面准确地介绍了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介绍了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介绍了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介绍了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伟大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这些都为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借鉴历史经验和历史智慧,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推动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本书采用叙史和专题结合的方式,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地介绍党的历史知识。与以往的党史读本不同,本书把叙史与专题结合起来,注重介绍党史中的重要知识点,使读者在轻松阅读中快速掌握党史知识,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为此,本书设立党史重大事件和党的重要会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党的组织机构及沿革等专题,这样可以使读者一看就明白、能记住,对普及党的历史知识,增强读者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帮助。比如,党的组织机构及沿革部分,简要介绍了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制度,党的组织机构的历史演变,以及党的历史上从中央到地方的组织机构,并借以说明这一从上到下、覆盖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严密科学的组织系统,有力保证了党的整个组织系统有序运转和党内生活正常运行,保证了全党步调一致和行动统一,保证了党组织充满生机和活力。总之,这是一本融思想性、知识性、资料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党史简明读本。(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秘书长)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

石仲泉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迎接建党90周年之际,系统学习党的历史,认真总结党的历史,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于帮助广大党员干部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具有重要意义。中央党史研究室组织编写的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紧紧围绕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深入浅出、系统生动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为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掌握党的历史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读本。

    这本党史书是目前已出版的书中写党的历史进程最长、反映党的历史较为全面的著作。就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党史通史书而言,为纪念党的70周年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为纪念党的80周年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前一部著作写到1990年,后一部著作写到2000年。《中国共产党历史二十八讲》是2006年出版的,反映了党的85年历史征程。本书集中展现了党的历史发展的主体脉络,突出了党的历史的主要事件,有利于党员干部简单明了而又完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党的发展历史。

    坚持实事求是,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学习和认识历史,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于学好用好党史至关重要。这本党史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深刻反映了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深刻反映了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深刻揭示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的历史;深刻揭示了党自觉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为党员干部全面掌握党的历史知识,学习和运用党的历史经验,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参考。

    历史总是常写常新、常读常新。这本党史书虽然是通俗性著作,但不乏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读来大有耳目清新之感。仅从篇章布局来看,写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有10讲,以突出民主革命的波澜壮阔历程。其中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整风运动与党的建设作为两个专题重点来写,是有创意的。因为这两个问题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和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重要意义。写文化大革命历史这一讲,承续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和《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章节表述,比较清晰地反映了这段历史的主流。在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时期的11讲中,全面反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写史无疑要有叙有议,但切忌议论过多。这本书很好地处理了叙史和议论的关系,分寸把握得当。坚持以叙史为主,在若干重要处做些要言不烦的评述,没有长篇议论,点评精当,清爽悦目,给读者留下了较多的思考空间。(作者: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

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启示

——读《复兴之路》

梁 柱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近代,中华民族历经炼狱般的苦难,坚忍不拔的抗争,多条救国之途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历史发展的正确道路,获得了凤凰涅槃的新生。了解和牢记我们国家由苦难到辉煌的历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树立共同理想,是不可或缺的一课。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复兴之路》三卷本,浓缩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叙事宏大,史料丰富,笔调生动而深沉,解读深刻而富有意蕴,凸现了历史发展的主体脉络,再现了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60多年的历史,是一套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读物。仔细读来,获得许多启示。

    启示之一,多视角、全方位、大视野地展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深刻地启迪人们只有牢记历史才能更加深切地关注现实和开创未来。从整体视角看,本书从160多年历史的整体出发,系统观照各阶段、各阶层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将一个个历史事件放到160多年的历史时间跨度下,观察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意义。从现代视角看,本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出发,回望160多年中国的历史变迁,用今天的眼光去分析历史,去理解那个时代,从而获得对今天的启示。从全球视角看,本书在全球视野内观察中国发展道路的创新对世界的意义,同时观照世界格局的变化和国际环境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具体围绕千年巨变命运多舛、峥嵘岁月上下求索、中国新生铸造根基、伟大转折谱写光荣、世纪跨越梦翔世界、继往开来潮起东方六大主题线索,全景式追溯中华民族16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阐释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图存的探索之中选择马克思主义,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现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多角度、全方位、大视野的历史考察,既给人们以历史的镜鉴,又引发人们对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深度思索,激发和凝结起亿万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意志和强大力量。

    启示之二,全景式地再现新中国60年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本书运用大量真实而生动的史实,深刻阐明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作者以饱满的爱国激情,史家的客观、公正的态度,描述了当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的变化。他们以浓墨重彩写出了获得新生的中国人民所创造的人间奇迹,中华民族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同时又不回避在探索中所发生的失误,读者会从中体会到民族复兴的伟业也是一项充满艰难险阻的事业,需要一个不断探索和攀登的过程;一个善于在总结经验中前进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正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中获得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理性的、成熟的认识,既坚定了我们的立国之本,又走出了一条强国之路。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这样一个进程。

   启示之三,深刻地揭示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规律,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本书注重从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中审视中国从辉煌到沉沦的历史变局,给人以思考的空间。当中国封建统治者陶醉于表面的繁荣强盛之时,西欧国家的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这种飞跃,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中国没有作出应有的反应,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悲痛。历史雄辩地证明,落后就要挨打。本书全方位地展示了近代中国人民觉醒、奋斗和探索的历史进程,显示了在亡国灭种的惨祸面前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无论是前仆后继的人民群众的反侵略、反压迫的斗争,还是封建营垒中有识之士诸如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平定叛乱的壮举;无论是以改良主张挽救国家危亡的维新变法,还是以革命手段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伟业,等等,本书都以令人信服的史实,深刻说明救亡是近代中国的头等大事,没有民族独立,不推翻阻碍中国进步的腐朽势力及其制度,国家富强就永无实现之日。在阅读中读者会深刻地感受到,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对中国出路上下求索的历史。历史表明,哪一个阶级和政党能够带领人民群众找到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正确道路,谁就是受到中国人民拥护的领导阶级和政党。历史正是这样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这是我们从中得到的最大的历史启示。(作者: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全面振兴的百年信史

——读《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李文海

    20世纪刚刚过去了10年。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世纪在变化的规模和深度上能同20世纪相比。对中国来说,这是决定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100年;是中国人民从逆境中顽强奋斗,最终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走上全面振兴的发展道路的100年。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那么,这一个世纪在中国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为了推动变革中国人民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历程,作出了怎样的奋斗和牺牲?这百年风云为今天提供了怎样宝贵的历史借鉴?金冲及所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以下简称《史纲》),全面而又生动地对这些问题作了准确回答。
 
    《史纲》以一个时代主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大历史任务(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三次历史性巨变(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为基本线索,对20世纪的百年历史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描述。

    如果要用最简明的语言来形容这部书的长处和优点,我觉得就是两个字:真实。这是一部真实再现中国百年巨变的信史。能够当得起这样的评论,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历史叙述准确有据;二是历史评判客观公允。

    要保证历史的真实性,首先要依据可靠的历史资料,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既不能主观臆造,也不能随意曲解。在这方面,《史纲》的态度是十分严谨的。所有的历史叙述,都有经过仔细辨析、严格考证的资料为根据。书中引用的资料极为丰富,特别是大量引用了过去尚未公开发表过的珍贵资料,如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记录、插话记录,在一些文件上的批语,还有一些内部信件和未刊稿等,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这部书的可信度,也极大地增强了可读性。

    社会现象十分复杂,如果只是胡乱抽出个别事实,罗列一般例子,不仅不能反映历史真相,有时会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此,如何选择和甄别历史资料,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史纲》的作者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他经常用事件的当事人的讲话、日记、回忆录等,同官方的或传媒的资料相印证,然后再确定哪些是可信的,是符合实际的。如在论述戊戌维新运动的思想解放作用时,引用了吴玉章、罗振玉、雷沛鸿等人记述自己切身感受的文字;在谈到五四运动的经过及影响时,引用了瞿秋白、许德珩、杨晦、沈雁冰、邓颖超等人的回忆。特别是在一些事实真相并不为公众尽知的问题上,更注意资料选择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如在论述抗战胜利后全面内战是怎样爆发的问题时,引用了蒋介石的讲话、批示,陈诚的密陈,何应钦的计划,起草剿共计划的萧毅肃的儿子萧慧麟及张发奎的回忆,这样,事情的本来面目就纤毫无隐了。

     客观历史是丰富多彩的。史学著作在描述历史时,如果不是从历史实际出发,而是从概念出发,依靠一些范畴和定义来编织历史,抽去了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具体情节,历史就变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大大降低了历史本身具有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史纲》在纠正这种弊端方面作了可贵的努力和尝试。譬如,中国共产党怎样从幼稚一步步走向成熟?日本军国主义在发动侵华战争时,怎样从速战速决到战略相持再到最后失败?抗战胜利前后国民党政府怎样从获得民众的热切期待到天怒人怨、民心丧尽?对这些重大问题,《史纲》全然不依靠繁琐的概念堆砌、简单的逻辑推演,作抽象的空洞说教,而是通过一件件历史事实的描绘,为读者勾画出一条清晰的演变线索。

    《史纲》在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出评价时,力求避免简单化的做法,充分注意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如对辛亥革命时期的立宪派,抗战时期的蒋介石,都强调不能用简单的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来作出评断。对待历史现象的这样一种辩证的态度,贯穿在全书的各个方面。

    一部优秀的史学著作,不但要真实地描述历史,客观地评析历史,还应该努力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史纲》的最后一章,以《历史的启示》为题,着重讨论了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几个特别引人注目、特别发人深省的问题,包括: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于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在不断探索中前进;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这五个问题,就抓住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本质特征,就可以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逐步掌握其规律性。

    当我们在新的世纪里,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去迈步跋涉新的伟大征程时,重温刚刚逝去的20世纪的峥嵘岁月,我们将会得到许多发人深思的历史启示。这正是《史纲》在今天出版的意义所在。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

读《毛泽东传》,读什么?

陈 晋

    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逄先知和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分1893194919491976两个部分,是一部反映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的政治传记。其特点有三:一是所引原始文献资料异常丰富,超过所有同类书籍,所引当事人的记录和回忆,也经细致甄别;二是始终把毛泽东的活动放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进程的大背景中来叙述和分析;三是突出了毛泽东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过程,即不仅写他做了什么,还写他为什么这样做和怎样做的。这三点,正是权威人物传记所要求的客观性。

    《毛泽东传》全书200余万字,篇幅大了一些,非专业人士读下来也非易事。由此尚需疏理,读此书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即读什么?从《毛泽东传》内容看,我觉得可有三读。

    第一,读党史。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采访毛泽东个人经历时,曾有这样一个体会:毛泽东的叙述,开始越出个人历史的范畴,并且以某种方式不知不觉地把个人历史融于一个伟大运动的历程之中,虽然他在这个运动中保持着主导作用,但不再是而是我们了,不再是毛泽东而是红军了,不再是个人经历的主观印象而是一个观察家的客观记载了,而这个观察家所关心的,是作为历史的人类集体命运的转变。斯诺的这个体会,比较真切地传达出毛泽东和中共党史的关系,以及毛泽东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回忆我们、个人和历史关系的情况。《毛泽东传》遵循了这个原则,没有把毛泽东作为一个孤立的领袖人物来叙述,而是通过他和历史的互动,展示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生动而曲折的历程。诸如,可以从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过程,看出五四运动前后的现实气氛;从毛泽东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部长期间的活动,看出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的真实图景;从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率部上井冈山的过程,看出中国革命面临的向何处去的大思考、大选择;从毛泽东在中央苏区时期的遭遇,看出党内倾教条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上的复出,看出党和红军的命运处在怎样的生死存亡关头……顺此下去,我们还可以理出很多,一直到毛泽东晚年从支持邓小平主持的整顿到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过程。把这些连接起来,事实上就是一部线索清楚、主题明了的党史。读《毛泽东传》即读党史,实为顺理成章之事。

    第二,读经验。所谓经验,无非是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和个人活动中挟带的对后人有用的启示。《毛泽东传》从毛泽东的探索中所展示的经验,一是理论经验,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和特点;一是实践经验,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和特点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特点。这两个方面的经验,又非孤立凸现,而是互相催生和互相影响的。《毛泽东传》分别把毛泽东在各个时期重要的理论探索单独成章作了叙述和分析。诸如,反对本本主义总结历史经验新民主主义理论《论十大关系》到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整风反右以及中苏论战等等,夹杂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来叙述的毛泽东的理论思考,在书中就更多了。把这些内容连结起来,也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程,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表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怎样不断地提出重大问题,毛泽东是怎样回答并把它们总结和升华为理论成果的。反过来,还可以看出,党的基本理论又是怎样反映在党的政策和策略当中,成为指导实践的思想工具的。该书除了展示正面的经验外,也反映了一些反面的经验。诸如,党在幼年时期的一些不成熟的思考,革命年代我们党为什么连续三次出现倾错误,大跃进运动是怎样违背经济建设规律的,特别是毛泽东为什么会犯发动和领导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等等。书中对当时条件下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也作了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可见,读《毛泽东传》,对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在各个时期所积累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都是很有裨益的。

    第三,读个性。如果一本政治传记没有反映传主和同时代其他人,特别是和他的同事们的不同特点,不能算是成功的传记。《毛泽东传》的传主即为毛泽东,他当然是书中的主角,所有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围绕他的经历、思考和决策来展开叙述的,从中不难读出毛泽东的一些个性化内容。诸如,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起义,都先后遭受挫折,为什么是毛泽东而不是其他人,在遭受挫折后率先把队伍拉向山里,由此探索出中国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在党内几经沉浮,他是怎样对待个人不平遭遇的;他不是打仗出身,为什么在游击战争中能够那样快地成长为卓越的军事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那样丰富和曲折,在党内熟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也不少,有的比毛泽东还要熟悉,为什么是毛泽东而不是其他人那样善于从理论的高度进行阐发;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恢复国民经济、实现社会主义改造、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是怎样进行重大决策和深入思考的,他的领导方法和思想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我们党应对各种严峻挑战与困难时,他体现了怎样的巨大勇气和政治智慧;他晚年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的思考陷入了什么样的迷雾,陷入这些迷雾后,他既要纠正文革弊端又要坚持文革路线的矛盾心境;凡此等等,在书中均有所反映,有所分析。读出一个有个性特点的毛泽东,也非难事。

    关于《毛泽东传》,有此三读,即可矣。